行业动态

石家庄买房记

2017-05-17 来源:未知 
2017-05-17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白天:我迄今单次挣到的最大一笔钱,来源于搭上了09年房地产低迷期的末班车。但展望未来,依然迷茫。
白天 为FT中文网撰稿

 

说来惭愧,到目前为止,我单次收益挣到的最大一笔钱,来源于当年欠银行一屁股的债。是的,我是2009年房地产市场小小的低迷期的末班车乘客。
2006年,准备结婚的闺蜜交了一万的定金,以单价2880元买了一处没挖坑的商品房。俩人对背负的15万贷款惴惴不安,生怕还不上。毕竟,这是第一次和银行签订卖身契。
这个房价在当时的石家庄属于中等偏上。我还记得我们几个站在满是泥泞的那块地上,看着还不知道在什么位置的房,又兴奋又忐忑。
那时的我和一群刚毕业的青年,在合租房里,轮流做饭,唱歌打牌,一个月只要分摊二百多块钱,欢乐得什么都不想。

2007年,合租房的租客们陆续搬走了,有的去和男女朋友同住,有的回家当公务员,剩下的两个人继续维持着合租,每个月的分摊达到了400元。
也是这一年,石家庄一处有重点小学入驻的楼盘开盘前夜,售楼部排起了200多人的长队,还有的带着被子扎起了帐篷,媒体蜂拥而至,毕竟这是石家庄楼市第一次疯狂。
地方债
中国地方债置换难助股市
朗伯德街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乔伊列娃:尽管A股最近大跌,中国经济也出现了结构性下滑,但现在还无需看空中国股市。不过,期望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能够大幅提振股市是不切实际的。中国的地方债置换与其他国家央行实施的量化宽松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

我的一位同事在混乱的开盘当天,抢到了一套90平的两居室,均价4000块。写这篇文章时,刚从当地的房产网站看了看这个小区目前的均价,11500块,9年,几乎翻了三番。
2008年,石家庄这个以城中村多著称的城市,开始了大规模的拆迁重建,官方表述是“三年大变样”,一处拆迁改造的高端楼盘开盘价4500块,身边的人都说,卖这么贵,看它(开发商)卖给谁。
最后,这个楼盘也卖完了。
2008年底,租客们终于走光,我一个人要为小两居(石家庄很少有一居室)支付800块的租金,而房东又有了涨钱的意向。
我那些去北京发展的男同学们,在班级群里都语气坚定地相信,奥运会结束,房价一定会暴跌,其中一位和我关系不错的哥们,手里一直攥着老爹给的20万娶媳妇儿的活动基金,股市不敢入,买房有点少,但是买到当时的大兴和通州,还是能付首付买个小两居的。
这时,有专家写文章说,年轻人就该租房住,还说,房价会短时上扬,总会稳中有降。
也有文章说,炒房团带着一麻袋一麻袋的现金南下北上,房价会和定海神针一样坚挺不降。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可惜谁也不是神仙,没长着前后眼。
2009年初,房东确定要涨到950块一个月,我闺蜜的月供为每个月998块。
在父母的赞助下,赶在合同到期前,我们买了一套二手房。签完合同搬完家是2009年4月,从6月开始,我刚入手的小区房价就有了上扬的迹象。
虽然,我每个月要支付好心借我钱的银行1100块,但是再也不用搬家了。如果有一天想卖,亏掉的也只是利息,总比交房租少。这是当时买房的单纯想法。
住了6年后,2015年准备搬离这套房子时,到中介初步一打听,吓了一跳,我的投资暴涨了一倍。
而我闺蜜的房子已经涨了将近4倍,毫不夸张的说,身边所有买房的人都赚了。
有人笑就有人哭,2009年买房时,我一个同事也动了心,之所以没买,手里钱不多是一个因素,左看右看总也下不定决心,这几年支付的房租也得有几万了,2013年出手买了一套回迁小区的毛坯房,单价已经6700块,然而她手里为买房准备的存款并没有增加几毛。
最惨的是北京的哥们,工作几年后,谈了个朋友,买房结婚的时候,那20万连个厕所都不够了,又忍了两年多,终于两家凑够了六七十万,突然发现北京不让外地人买房了,等社保交足了5年,房价已经涨到了2008年的好几番了。
2015年3月,我兴高采烈地卖了手里的老房子,拿到了收益爆棚的房款,高兴劲还没持续三天,就在新楼市被打击地蒙了圈,新房的均价比我卖掉的还要高一百多块钱一平,而且随着家庭生活对面积增大的需求,还没捂热乎的房款交了首付不但没赚,需要贷的更多。
转了好几家楼盘,两个多月后,我们成了更大一笔贷款的负债人。说来也不知该高兴还是恐惧,转眼一年过去了,手里的房子刚装修完,新小区每平米又涨了几百,看起来不多,但是折合到一整套房子里,又是几万块了。
和上海、深圳新一轮的限购比,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业就像底座有个小酒精炉一样,缓慢烤着倔强地涨着。官方也还在鼓励我们买买买,可到头来,对于我们这些手里就一套房,单纯为了住的人来说,涨多少钱,都是一个数字,那钱好像永远在空中飘着,标着你的名字,看得见却摸不着。
有人问,那你想让房价跌吗?跌了照样不还是我们的负担?当年砸进去一百万,现在只值60万,银行不会为此少要一毛钱,不是比坑爹的股市更夸张?
而我们这些刚需的群体,谁也不可能在一套房子里住够70年,每次更换都要把中间几年的积蓄拱手奉上,同时再背更多的贷款。辛苦了一辈子,至今也没搞懂,到底为谁在做贡献?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责编邮箱:shirley.xue@ftchinese.com

中国旅游新闻社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旅游新闻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旅游新闻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